bbin宝盈

探路共富 “浙”里先行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并实施了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方略的“八八战略”。20多年来,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推动城镇乡村不断焕发新气象。当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这幅关于共同富裕的和美画卷日益绚丽多彩。

放眼之江大地,在助力跑出共同富裕新速度的“战场”上,退役军人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7月中旬,我们带着“退役军人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这一命题,走进湖州、嘉兴、杭州等地,深入观察、探究这支迷彩力量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发展活力。

强企:军创带动发展 打造共富引擎

清晨,走进湖州市的长颈鹿庄园,阳光透过竹林洒在地面,几只长颈鹿优雅地踱着步,来到餐厅窗前与游客亲密互动。这座国内首个长颈鹿互动体验式主题度假区的创始人、2022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俞锦方,站在观景台望着这温馨的一幕。虽年近七旬,但这位老兵仍身姿挺拔、目光如炬。

“我是‘解放军大学’毕业的,部队教会了我永不言弃。”这是俞锦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75年,他参军入伍,在驻滇某部服役5年,荣立3次三等功。在这段军旅生涯中锤炼出的坚韧品格,成为他日后创业的精神底色。

退役后,俞锦方白手起家,把一家濒临倒闭的镀锌厂打造成年产值超40亿元的“管道王国”。1995年,他来到云南老少边穷地区,开发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近万人就业。2020年,伴随“浙商回归”的号角,他又在家乡湖州打造了长颈鹿庄园,开创中国野生动物科普体验旅游模式。

企业不断发展,但俞锦方没有想过停下脚步。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背景下,他创新性地将动漫和文旅结合,以长颈鹿庄园的真实场景为基础,推出动画短剧《小湖鹿庄园》,并打造拟人角色“小湖鹿”。随着剧情的推进,“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文旅新生态逐渐形成。线上,故事渐入佳境;线下,庄园的精彩也在继续。如今,庄园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还通过“生态项目引入—乡村旅游反哺—村民共富”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在5年内收入翻番。

与此同时,俞锦方还怀着“当过兵的人最懂得感恩”的初心,投身拥军事业:坚持对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免费开放景区,截至2024年底,在门票、园内游乐项目上累计优惠减免近850万元;在庄园内打造占地2000平方米的拥军红色研学馆,通过VR技术重现红船会议情景,免费接待军人军属超5万人次;设立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老兵创扶专项基金,累计帮扶50名困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带领公司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支援灾区、乡村振兴和双拥共建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总价值超6000万元……

企业的发展推动着乡村文旅行业发生改变,俞锦方也借此走出一条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之路。

这并非个例。在浙江,将军队优良作风融入企业管理,以实业报国情怀带动致富的退役军人企业家不在少数。嘉兴市中达联合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金惠明着眼专精特新领域,注重诚信经营,在带领企业发展壮大后,发起成立嘉兴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凝聚起54家企业组成“军创联盟”,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共拓;退役军人、湖州市长兴县农民哥家庭农场负责人梅忠明返乡后,用5年时间将50亩瓜田发展为面积415亩、拥有7大基地的现代化家庭农场,并将其打造为退役军人农业创业基地,还通过“社场联动”模式,为农户提供从技术培训到销售渠道对接的全链条服务……

在民营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退役军人创办企业正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独具特色的军创模式为共同富裕写下生动注脚。

兴村:“兵支书”各显神通 引领共富之路

来到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丰义村,曾经“一村矿石半村灰”的旧貌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村绿意半村水”的生态画卷。站在村口,“兵支书”奕国华指着远处的矿坑改造项目,讲述起村庄的华丽转身:“曾经的废弃矿坑,如今变成了‘聚宝盆’。”

2003年,“千万工程”的实施让深陷生态环境破坏泥潭的丰义村看到希望。丰义村以此为契机,对历史遗留的老旧矿坑进行全面生态修复和景区化改造。10年后,怀揣着乡村振兴梦想的奕国华回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挖掘整合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村子面貌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出现向好向新的变化。

2019年,奕国华正式担任丰义村党委书记,接过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接力棒,誓要开辟出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转型之路。“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就必须发展好乡村旅游,要发展乡村旅游,就必须完善乡村业态。”他开始在历届村“两委”努力绘就的“绿色”上,逐步点上“金色”。这几年,随着木心居民宿、艾文化产业园、萌宠乐园、机车俱乐部、山前乐郊本草园等农文旅项目的引进,丰义村逐渐形成集四季采摘、观光旅游、民宿度假、田园康养、红色研学于一体的有风景、有故事、有体验的景区村庄,也成为浙江乡村振兴的典范。

令人称道的是,奕国华推出“村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让全村人都能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6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71万元,文旅产业贡献占比超过一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5.6万元,人均增收超3000元。

共富大道上,浙江的乡村“各显神通”,“兵支书”更是担当有为:桐乡市石门镇春丽桥村的“大米书记”张卫兴创新“米票”制度,并联合8个村成立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4年带动18个村增收900万元;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的吴清江将一个负债村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千万元的富裕村,并引进17家企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5万元;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八里桥村的胡军其牵头实施稻鳖共养等生态农业项目,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富工坊模式;余姚市梨洲街道古路头村的孙国荣充分发挥村子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建立制度保障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升村民幸福感;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岭根村的杨礼周垫资治理打造“云顶天池”景区核心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岭根村实现从“空心贫困村”到“精品小康村”的蝶变;金华市武义县白姆乡松树下村的张璐带领村民种植三叶青,带动4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的孔晓飞保护开发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村落,引入宋韵文化业态,年举办儒学活动300余场次,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

在一个个村落间,“兵支书+兵先锋+兵创园”的雁阵效应逐步形成,退役军人已成为浙江推动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

融合:多领域协同作战?激活共富动能

在杭州市临平区“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450亩连片稻田在阳光下泛着青翠的光泽,无人农机正在田间开展精准作业,研学的孩子们通过VR设备体验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这片曾因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而荒废的土地,如今已成为浙江“村企合作、科技兴农”的共富样板。这背后,离不开乔司街道葛家车村“兵支书”金联国的努力。

2019年,临平区人民政府联手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意图在乔司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上,倾力打造出一个都市田园创新示范区。乔司街道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零散农地整合成连片高标准农田。金联国敏锐抓住机遇,推动“田立方”项目落地,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农民参与”模式,实现“小田变大田”,以土地规模化整合盘活“沉睡资源”。整合后的农田采用“水旱轮作”模式,水稻亩产从300公斤跃升至600公斤,机械化率提升至95%以上,病虫害风险分析AI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等技术与设备的引入则为农田插上了“智慧农业”的翅膀,使人力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40%。

单纯种粮收益有限,产业链延伸才是进一步增收的渠道。“田立方”勇于开拓农业园区运营新路径,推动农文旅融合,通过开设田园集市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打造共富直播间让临平大米直通全国餐桌,同时开发研学课程,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上千人次,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

“在部队,我们讲协同作战;在乡村,同样要整合资源打团体战。”金联国所在的葛家车村联合周边村共同发展,农户以土地入股享受租金和分红,还可以进入农场就业,在收入上实现“一地三金”(租金、薪金、股金)。同时,他推出“老兵创业三件套”,以优惠政策“助跑”、小事服务“代跑”、导师全程“陪跑”,推动退役军人创业实现从“靠天吃饭”向“智慧种田”的转型。

协同发展模式也在位于杭州萧山的浙江省“千万工程”重要起源地梅林村有所体现。以梅林村为核心,联合周边村庄成立产业发展联合体,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通过“飞地抱团”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共富大棚”等项目,农户获得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就业薪金收入,累计带动26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户均年增收约3万元。

共同富裕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协同作战”。退役军人凭借在部队锤炼的组织力、执行力,成为资源整合的“黏合剂”,推动土地、技术、市场等要素融合。这种“融”的智慧,正是浙江共富路上的关键密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打造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军创产品展销、军地资源对接3个平台,进一步发挥这支生力军的作用。

之江潮涌,逐浪而行。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项长期的现实任务,身处各个领域的退役军人正以久久为功的决心,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宫宇凡

特约通讯员?殷忠好 朱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