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广西贺州:214名“兵支书”扎根乡土践初心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的乡村,总能听到“兵支书”这个词,这是群众对退役军人村(社区)“两委”干部的亲切称呼。近年来,八步区高度重视“兵支书”队伍建设与后备力量储备,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与退役军人回乡创业计划相结合,拓宽选拔渠道,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回乡参选,并优先推荐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库。这一举措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了新的路径,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谋发展强产业,做攻坚克难的“领头人”

“好的农产品也需要好的销售渠道,希望通过党组织带领,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贺街镇西南村党支部书记曾南深知,乡村振兴是一场硬仗,必须发扬军人敢打硬仗的作风。

作为一名“兵支书”,自任职以来,曾南积极发挥党员“头雁”作用,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他紧扣“围绕党建促产业发展,党员带头发展产业”的理念,以村级集体经济为重要抓手,通过村企共建、抱团发展、先锋带头等方式,重点培植三华李特色产业。依托西南村万亩李子盛景,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与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田园综合体,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2万元。为拓宽三华李销售渠道,他还大胆尝试直播带货等新模式,让西南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投身创业大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八步区,许多退役军人凭借在部队锻炼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于拼搏的精神,积极投身创业创新大潮,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兵支书”麦达武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一。2021年桂岭镇桂岭村村“两委”换届时,麦达武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的承诺掷地有声:“部队教我为人民服务,现在乡亲需要我,我要像在部队一样当个‘排头兵’,推动村里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他,坚信发展现代农业大有作为,他敲定“马蹄+香芋+生猪”的立体种养模式,流转农户土地建成300亩马蹄基地、200亩香芋基地,并引入现代化养殖技术,年出栏肉猪800余头。2024年,桂岭村总收益达730万元。此外,他在铺门镇成立广西良禾农业有限公司,建成40亩高标准大棚,组建专业育苗和种植团队,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团队+农户”模式,带动200余户农户种植无公害蔬菜,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

麦达武用实际行动证明,军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因脱下军装而褪色,为更多退役军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树立了榜样。

参与社会治理,用真诚化解纠纷

现任八步街道光明社区党委书记的高勇,同样是一名备受群众称赞的“兵支书”。作为光明社区的“头雁”,他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按照“建网格实体化、优服务创亮点”的工作思路,高效推进辖区治理各项工作,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高勇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每天穿梭在群众之间,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关心每一项“关键小事”、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上,用真诚和耐心化解一个个矛盾纠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2024年以来,光明社区依托“机关社区结对共建”“城市联解”等工作机制,联合相关部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50件,成功调解矛盾135起,受益群众约2.8万人次。

“退役军人政治觉悟高、作风纪律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有可为。”八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说,八步区通过建立完善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积极挖掘优秀退役军人,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兵支书”队伍,有效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在多领域发挥骨干作用。

戎装虽卸志不渝,接续奋斗耀初心。如今,八步区的214名“兵支书”扎根基层沃土,如点点星火汇聚成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的忠诚本色与使命担当,成为推动八步区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文/廖法丽、徐燕铭、聂丹)